春夏秋冬 - 分卷阅读72
下班后他拿着两本登了自己文章的杂志,慢悠悠地走在街上。
一个月前,《萌生》杂志社找到他,想要签约他做专栏作者。
杂志社不大,开了没多久,所以选稿不是很严格,李遇安的文笔又着实不错,于是这家杂志社就刊登了好几次他的文章。
也算是很幸运了,毕竟李遇安不是专职作家,而且写文章的时间也不长。
他一开始只是碰运气去的,毕竟他写的东西其实是不太符合《萌生》的主基调的。
《萌生》的市场定位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,而李遇安写的,除了一些简单的作文之外,大多是思考、议论类,关于青春的懵懂情愫,他却是一个字都没写过。
而编辑跟他谈的时候说,他用文字劈开了一片海,将自己所有的情感都藏了进去。
李遇安自认为水平不够,推脱了几次,然而杂志方却一次一次地找回来,表明一定要签下他。
专栏作者的待遇当然是要好得多,李遇安不是没动摇过,但每次都被自我怀疑打败,好像自己配不上这种待遇一样。
然而最后一次谈话时,李遇安终于被说服,答应了下来。
但是那些合同条款,他都没什么印象。
真正让他留下来的,是编辑无意间说的一句话。
“写书人落笔,其实写的都是自己。”
……
一个月过去了,最新一期的《萌生》上开了他的专栏,发表了他作为专栏作者的第一篇文章。
渐暖的春风拂在他的脸上,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着。
快满月了,月色明亮,和街边的彩灯重叠在一起,包裹着汽笛声、叫卖声、谈话声,拥抱着每一个行人的肩膀,同他们一起在回家的路上欢笑。
李遇安深吸一口气,鼻腔里溜进了许多种类的香气。
是人间烟火的味道。
他低头翻开杂志,指腹轻轻擦过那个名字。
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,叫李远。
第四十二章
四月摸底考试的成绩很快下来了,与以往不同,这次由于是多校联考,因此排名也是根据全市所有重点高中的成绩来的。平时考试都是两个校区算一下成绩排一下名,而东校区的文科水平又比不上这边,所以这样一比,杨思远的名次还是很不错的。但是这次竞争者一下子多了起来,山外有山人外有人,水平一下就能拉开。
这次全市前十名只进了于非一个,杨思远排名第十九。
其实也算非常不错了,但学校领导们到底还是不太满意,成绩下来几天后,主任就拉着培优班的学生老师开了个会。
偌大的会议室里就坐了十来个人,显得空荡荡的,一点动静都能被放大无数倍,杨思远最讨厌这样的场合。
年级主任皱着眉头进来,手里拿着一沓纸。
“这是你们之前写的大学目标。”主任扶了扶眼睛,一张一张地仔细看完后说。
五个学生一言不发地盯着桌面。
空气凝滞了一会儿后,沉默才由董不懂打破:“这样吧主任,把这个给他们发下去。”
主任点点头,将那一沓纸给了他。
杨思远从董不懂手里接过自己写的那张纸条,看了一眼。有点可笑,他居然都忘了自己写的哪几所了。
人大,南开,川大。
为什么选这三所来着?哎,不记得了。
杨思远再一看,三所大学后面分别用红笔写了一个分数,都和自己这次考的有些差距。
主任又敲了敲桌子,沉声说:“这个,关于你们定的目标啊,收上来之后我们就查了一下这些大学去年的录取分数线,都写在纸上了,你们都先自己看看吧,比较比较。”
于非坐在杨思远对面,杨思远无意间稍微一抬头,就见于非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,偷偷叠着那纸条玩。
于非写的什么大学呢?无论他写什么,分数应该都是差不远的吧。
“你们都是老师们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生,和其他那些学生不一样的。培优室里有专门给你们补课的资源,老师们也给了你们很多特权,那么咱们现在成绩上不去的原因是在哪儿呢?”
桌子有点老了,掉了一小块漆,杨思远抠了抠,结果卡住了指甲。
“于非,你先说。”主任点名了。
即便一直在走神,于非这时也是丝毫不乱,按着桌子站了起来,顺手就把叠得乱七八糟的纸条扔了下去。
“我觉得是不是有外部因素呢,老师,食物中毒的同学都考得没平时好。”于非像模像样地说。
主任摆摆手,说:“食物中毒那是考完之后的事了,考虑不到。嗯……杨思远,你的看法呢?”
杨思远显然不像于非一样经验丰富,慌忙抽手,一下子划破了指甲盖下的肉。
“我……我可能……”他搓着手指头,尖锐的疼痛一阵阵传来,打乱了他的思路。
“可能是目标不够清晰,没有动力吧。”他学着班会课上发言的同学的口气,胡诌道。
主任“哦”了一声,缩着眉头思索了会儿,大概觉得这个答案好像还是有点道理的,便问道:“这是你个人的问题还是你们都有这个问题?”
杨思远一愣,回想了下自己刚刚说的什么。
哦对,说的是目标和动力。
自己的问题还是所有学生的问题?
这答案还不明显吗?
“我个人。”杨思远回答。
他连个目标都没有,还谈得上清晰不清晰的?他根本就两眼一抹黑,什么都不知道。
主任和另外几个老师又说了一大堆有的没的,无非就是要他们五个人自己反省反省,然后不要放弃之类的。来来回回的,杨思远都怀疑他们每年都写一样的稿子。
回到教室,杨思远抬头看了一眼倒计时,感觉有点喘不上起来。
英语课他没去培优室,但也没听课,就在座位上发呆。
自己这是干嘛呢?离高考不到两个月了,结果连个目标都没有。
那自己学习的动力是哪里来的?
杨思远拉开一角窗帘,望着外边在风里摇晃的的新叶,觉得那树叶好像自己。
被风摆弄着,被人注视着,疯狂汲取营养生长,却不知道自己除了成为一片叶子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。
好像就是在放弃学美术的时候,他突然就失去了方向。
一束光穿过玻璃透过来,刺了他的眼。
一周后,培优室里又进来了个学生填补戚明的空位,是于非那个班的,但于非好像并不欢迎他。
“这离高考没多少日子了,怎么这时候插进来?”于非挡在戚明的空桌子前,满脸鄙夷地瞄着那学生说。
那人显然了解于非,并不想与他争辩,只抱着书绕过他去。
于非伸手一拦,冷冷地说道:“这是你的桌子吗?”
“戚明都休学几个月了,我不能用他的桌子吗?”
“不能。”于非一抬腿,竟然就坐到了桌子上,然后抬手指指杨思远旁边:“你坐我的去,我坐这里。”
杨思远默默地看着他们俩,最后朝那个学生招了招手:“你坐这儿吧,这儿光线好。”
于非盯着他将书放到自己桌子上,才下来收拾东西。
晚上学习结束后,两个人一块儿在洗手间洗漱。
“快放假了,你不去看看戚明?”杨思远问。
于非正在洗脸,此时停顿了一下,任水龙头哗哗流水也不关。他双手撑在水池边,抬头看着镜子里的杨思远,不耐烦地说:“我看他干嘛?”
“你喜欢他,难道就不该看看他?”
于非动作猛然一停,然后一把拍上水龙头,转过身来逼近杨思远,恶狠狠道:“你他妈胡说八道什么?”
“你以为我像你们一样有病?”
他比杨思远高一些,居高临下的,发丝上的水珠都要滴到杨思远额头上。
添加书签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